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5)05-0448-0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儿童的智慧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婴幼儿的很多常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得到培养的,在这种过程中,婴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一定量的拓展。
3岁婴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着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的,他们对自己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对婴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练习和培养,对婴幼儿智商开发大有裨益。在婴幼儿园教育中,为婴幼儿提供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满足他们的动手兴趣,又能不断促进其思维与能力的进步。
婴幼儿3、四岁时就开始对绘画、折纸、剪纸、泥塑等发生兴趣,因此大家在婴幼儿园小班当令拓展婴幼儿美术操作活动,准时引导和培养婴幼儿的兴趣,耐心教会他们各种工具怎么使用和手工制作方法,以增强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很有益于婴幼儿成人后对生活的能力的信心和对生活情趣的挖掘。作为一名婴幼儿教师,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大家应依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适合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和情景,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给予理性的常识,而是要真的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
1.创造和谐环境,激起婴幼儿动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所有成功的最基本的保证,婴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创设好和谐的环境,让婴幼儿遭到艺术环境的熏陶,好的、美的出色作品,可以给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迪,同时,婴幼儿通过参观其他人的作品,激起婴幼儿创作欲望。小班婴幼儿入园后,带领他们参观美术活动室,通过让婴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大哥哥大姐姐的美术作品激起婴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孩子们看后,都迫不及待问:"老师这类玩意儿是哪个做的?他们如何做的如此好看?"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这类作品是大班的小朋友自己制作的。你们想不想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做手工?"接着,我就带领婴幼儿到大班实地进行观摩,让婴幼儿有了一个真实的感受,那些好看的作品,大家也能做。如此就解除去盲目的给婴幼儿一些作品让婴幼儿直接操作,给他们导致心理的重压,自然而然的婴幼儿都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
2.借由绘画,让婴幼儿自由进步动手能力
在婴幼儿美术活动中,婴幼儿需要手、眼、脑并用,把外面感觉到的信息转化成我们的心理意象,再用肯定的美术方法表现出来。婴幼儿大都爱画画,画自己心中所想。画笔是儿童感知外面事物的最明显也最直观的工具,通过跳跃的笔头,大家可以看见婴幼儿活泼的思维,美好的心灵。在婴幼儿阶段,先是会乱画一些线条等奇怪的东西,后来就慢慢画出个简单物体出来,再后来就能为物体象征性地再造一个粗略轮廓的形象,一直到最后,就能用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或者主观地对画进行重组、变形、加工等等。教师需要依据小班婴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激起婴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自觉自主地投入其中,婴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办法,使婴幼儿能大胆地运用线条、色彩、构图,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在指导婴幼儿绘画时,需要婴幼儿有正确的姿势,需要手和身体的动作要相协调,充分尊重孩子的考虑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与婴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鼓励婴幼儿大胆地表现我们的想法,在如此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中,使婴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进步,动手能力也会不断地提升。
3.引导婴幼儿参与手工活动,培养婴幼儿动手能力
手工是婴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婴幼儿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将脑海中的抽象思维投射到现实的材料上,进行积极的创造。通过折纸、剪纸、泥塑、粘贴等多种形式的手工制作,训练了婴幼儿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动作的协调和灵巧。它是培养婴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婴幼儿创造性考虑的要紧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婴幼儿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对各种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可视性的、可以感知到的艺术形象。
3.1 积极鼓励,引导婴幼儿参与折纸活动。"材料是婴幼儿手工制作的首要条件,在接触过程中婴幼儿们会依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你,做出一些选择,然后再渐渐形成制作意图。"纸质材料是婴幼儿接触较多的操作材料,用折纸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折纸对婴幼儿来讲已经不止是一项手工活动,它涉及脑海中对于形象中的建构,手对脑中形象的再现,收的配合等多方面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折纸教学不可以仅仅局限在只让婴幼儿照猫画虎地折,而应该让他们先想后折,折源于己的想法。小班婴幼儿最有兴趣的就是折小动物,他们会依据我们的理解与愿望进行不一样的配色,从而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这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想象和动手能力结合的结果。教师应因势利导,给婴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辅以玩耍与赏析的形式,积极鼓励,引导婴幼儿参与折纸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动手工脑能力。
3.2 耐心引导婴幼儿正确的持剪办法。陈鹤琴老先生曾说:"孩子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它觉得剪纸有两方面有哪些好处:"一是可以培养一个人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训练手筋。"而实质的教学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剪纸可以训练婴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婴幼儿安静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使婴幼儿的双手变得愈加灵活。基于这类好处,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手工活动中穿插剪纸的内容。因为小班婴幼儿大多是在家未用过剪刀,不会剪刀的正确用法,他们就像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需要教师播撒幸福的种子。大家都了解,孩子最喜欢打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拓展教学,把手工操作寓于游戏中,是我的主要教学办法,为此,我还编出一段顺口溜,帮助婴幼儿尽快学会拿剪刀的办法"小剪刀,手中拿,大拇指住一间,其余四指住一间,对准纸,张开口,喀嚓一声,剪开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早已跃跃一试,想实践一下他们的剪纸技能。
3.3 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婴幼儿动手能力。在婴幼儿手工活动中,泥塑因为其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取材便利、易于操作,也遭到婴幼儿的很大欢迎。在泥塑过程中,可以非常不错地培养婴幼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在小班的泥塑教学中,要采取有趣的情景导入,引起婴幼儿的想象,并进而迸发动手的激情。活动中的主要材料是橡皮泥,通过捏、压、揉等基本技法,动动婴幼儿的小手,让婴幼儿尽情的享受自己所塑造形象的成功感。
4.以大带小,适合评价,让每一个婴幼儿都能感觉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婴幼儿园工作流程》明确规定了婴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总目的即"培养婴幼儿初步的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因为婴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差别,辅导教师不可以一一对每一个婴幼儿进行辅导。可以采取让大班小朋友指导小班婴幼儿拓展手工活动,通过孩子们一对一的指导和交流,大班小朋友告诉小班小朋友,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易后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经过几次实践活动,小班婴幼儿非常快学会了手工活动的技能方法,都能展示源于己拿手的作品。教师在组织评价婴幼儿作品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婴幼儿平等的地方上,尊重婴幼儿的个人见解,不可以笼统用"怎么样"来代替,而需要让婴幼儿相互观摩后说出,你觉得哪一幅作品你最喜欢,然后,婴幼儿可相互问一问,你是怎么样做的。如此,让婴幼儿相互取长补短,找到我们的差距,让每一个婴幼儿都能感觉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国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提升婴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心灵手巧的小朋友重点还是在老师。大家要从婴幼儿园小班开始,就重视培养婴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美术活动中,选择不一样的操作材料,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如此不只训练了婴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也得到了进步,在无声无息中提升了婴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婴幼儿"巧手出智慧"。